电位滴定仪的原理
电位滴定仪是一种通过检测滴定过程中溶液电位变化来确定终点的分析仪器。其核心原理是利用电极系统(通常由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组成)实时监测滴定过程中溶液电位的突跃,从而精确判断反应终点。
电位滴定法基于以下工作流程:电极系统:将指示电极(如pH玻璃电极、铂电极等)和参比电极(如饱和甘汞电极)浸入被测溶液中,构成工作电池。
电位监测:随着滴定剂的加入,被测离子浓度发生化学反应性变化,导致指示电极的电位随之波动。
终点判定:在滴定终点附近,被测离子浓度发生突变,引起指示电极电位的“突增”或“突减”,形成可量化的突跃点,仪器通过检测这一突跃自动停止滴定,并计算被测物质含量。
与普通滴定的区别电位滴定法与普通化学滴定分析的本质区别在于指示终点的方法不同:前者通过电极电位突跃客观判定终点,后者依赖指示剂颜色变化主观观察,因此,电位滴定法尤其适用于有色、浑浊溶液或缺乏合适指示剂的场景。







